All About Japan

深度日本:嫁人后也住娘家?“三下半”你怕不怕?揭秘日本人的婚姻史

日本人
深度日本:嫁人后也住娘家?“三下半”你怕不怕?揭秘日本人的婚姻史

从历史角度来看,日式婚姻的故事,也可为一波三折。
无论是平安时代的浪漫,封建武士社会的强权,还是近代的多种多样......
婚姻作为人生重要的大事,从中也可以窥见日本文化的一些端倪。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

古时的日本有一种浪漫主义色彩,男女地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平等的。

在平安时代(794-1185),日本的统治阶层在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习俗。当时,所谓结婚的目的就是繁衍子嗣,贵族之间更喜欢联姻,这样生下的孩子地位也会更高。而且相比之下,这样的婚姻显得不具有约束性和礼仪性。

例如,日本名著《源氏物语》中就描述了当时贵族阶层的“结婚”,贵族交换诗歌或者书信来沟通情感,之后,男子会拜访女方家庭并留宿。如果一个男人经常到访(有一种说法是连续三天)一个女方家庭,那么他们就被认为是结婚了,女方父母会为这对新人举办宴会庆贺,妻子一般也会继续住在娘家。这种婚姻通常对于贵族妻子而言是有些痛苦的,因为丈夫可以选择来,也可以不来。如果渐渐地丈夫不再到访,那么实际上就算做了离婚。而贵族阶层的男子有很多情人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不过,下层民众的婚姻会显得更贴近现代人的认知。当时普通的日本百姓一般只有一个固定伴侣,且丈夫会把他的妻子带进自己家中一起生活,确保关系的相对稳定以及孩子身份的合法性。

镰仓时代

镰仓时代

随着男权“家父长制”的逐步建立,女性的地位也开始逐渐下滑。

镰仓时代(1185-1333)起,妻子嫁入丈夫家中一起生活这样的习俗首先从武士阶层开始逐渐向更多的社会阶层蔓延,渐渐变为婚姻的主流形式。结婚,某种程度上成了妻子变成丈夫“私有财产”的一种宣告,如果妻子发生了出轨他人的行为,会遭到丈夫的严厉惩罚。

此外,此时的日本女性,丧失了婚姻的自主选择权。武士阶层的婚姻一般都是“政治联姻”,讲求门当户对,以及强强联手。追求自由爱情,或者想依据人品秉性来择偶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时代的日本婚姻有非常强的封建社会色彩。这样的习俗做法也延续到战国时代(1467-1600)。

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

到了江户时代(1603-1808),江户幕府建立了一套以“家”为基本概念的社会生活秩序。每一个“家”作为社会中最基础的细胞和分子,是高于任何独立个体的存在。而女性在父亲的家,以及婚姻后丈夫的家中,都是一个从属角色。从小要听父亲的指挥和命令,嫁人后要服从丈夫的想法,人老了以后,还要无条件听儿子的话,地位实在是很低。

倘若结婚后的女性不能生产,可能就会面临“被离婚”的情况。女方是不可以抱怨或者反抗的。有些女性为了保住妻子的位置和地位,会极力劝说丈夫纳妾,并将妾生的孩子拿来作为自己的孩子抚养成长,这种现象也是很普遍的。

即便是平民百姓的婚姻,只要男方给妻子下了“三下半(みくだりはん)”的书面文件,离婚即算作成立。有点类似中国的下休书。

明治维新以后

明治维新以后

到了近代,明治大正(1868—1926)时期,随着封建社会的落幕,婚姻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虽然明治政府设立的民法里规定,婚姻形式为一夫一妻制,但是在具体的夫妻义务中,主要规定了妻子要尽的各种义务,所以不能说是平等的婚姻关系。比如,女性因为结婚而居家成为“无能力者”,此时如果没有丈夫的统一,妻子是不能花钱买贵的东西或者跟别人借钱的。与此同时,婚姻的前提也并非自由恋爱。

不过,这也是日本出现了国际婚姻的时代。与外国人结婚从此时成为可能。

现代日式婚姻

现代日式婚姻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逐渐变成民主主义国家。在日本宪法的第24条规定,婚姻是建立在两位当事人的自主决定为前提的,并且夫妻平等。

现实中,是否真的做到夫妻绝对平等还是有个别差异的。毕竟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家庭意识,已经深深根植在大众的潜意识之中,加之在日本,结婚意味着妻子要将姓氏改为夫姓,这样的习俗难免会给人一种从属关系的暗示。如今日本依然有98%的新婚妻子选择变更为丈夫的姓氏,因为结婚辞去工作的女性也依然有很多。

信息时代下,日本年轻人的理念和想法也在发生着变化,近年来,不提交结婚申请的“事实婚姻”也呈现上升趋势。东京等大城市里,选择不结婚的男女人数也逐年增高。所以,未来的日式婚姻,也会更加多元和多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