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bout Japan

深度日本:三个故事,让你窥见日本人内心“隐秘的角落”

深度日本 在日生活 食欲之秋
深度日本:三个故事,让你窥见日本人内心“隐秘的角落”

作者栾殿武,旅日华人教授。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微观日本”:致力于深度解读日本文化,从微观角度带你领略东瀛万千。

在日本生活久了,你会发现日本人的一些“共同特征”。这也许是一种民族共同记忆,也许是深埋在日本人性格中“隐秘的角落”里,最与众不同的一部分。本篇三个故事,带你看看日本人的“特征”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故事:日本人从哪里来?

第一个故事:日本人从哪里来?

《古事记》记载说日本人是天降民族,这只能当神话故事而已,就像戴季陶在《日本论》中指出的那样,那就是“迷信”。

有人猜想5万-3万年前,人类的远祖从非洲迁移,沿着海岸跋涉到亚洲,然后来到日本,这就是海岸移居的学说,但是这种推测没有证据佐证。

经过考古调查,早期的日本人有可能经过三条途径登陆日本。
第一是3万8000年前,最早的日本列岛人经过朝鲜半岛渡过对马海峡,到达九州。
第二是3万5000年前,从台湾渡海来到琉球群岛。
第三是2万5000年,经过萨哈林来到虾夷(现在的北海道)。

(图:绳文时代的竖穴式住所)

明治时代的研究表明,古代的日本人分绳文人弥生人

绳文人是最早到达日本岛南方的原住民,他们是从南洋和中南半岛、南太平洋北上的马来族、矮黑人、江南一帶的吴越人及云南的西南夷等少数民族構成。绳文人皮肤黝黑,须发浓密,头骨比现代日本人大,轮廓明显。

弥生人是北方日本人,通过中国东北、库页岛、北海道、朝鲜半岛到达日本。他们身高比绳文人高,皮肤白皙、五官细致、脸型瘦长、鼻子窄高、单眼皮、高眉毛、体毛少,但耐寒性强,和现今日本人较相似。这两种人不断混血形成日本民族。

(图:沖縄石垣島 御神崎)

2007年,考古专家们在琉球列岛的一连串小岛上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遗迹。特别是在石垣岛上发现了2万年以前的人骨,经过DNA调查,与中国大陆南部的人有关联。

由此来判断旧石器时代的人有可能经过这些小岛来到日本。绳文人是如何渡过大海来到日本的?这个问题引来各种文学的和历史的浪漫幻想。不过最近出现了一位较真的学者——国立博物馆的人类学家海部阳介。他认为远古时代的人们并非漂流,而是经过艰辛的航海来到日本,因此他想要亲自证明3万年前的古人是渡海来的日本的。他先通过网络募集资金,然后聚集了24名各方面的专家。因为远古的船在遗迹中无法发现,只能推测。

于是,专家们设想了三种可能:
一是掏空圆木制作的木船,但在遗迹中没有发现石斧。
二是用竹子和芭蕉叶编成竹筏,发现浮力推力和耐久性不够。
三是使用草制作草船,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最终,他们用贝壳割草,经过4天的努力,使用岛上的植物制作6米长的草船。

2016年7月,他们从与那国岛向距离75公里外的西表岛出发,靠人工划船,希望再现古人渡海来日本的传说。

西表岛很小,从与那国岛上用肉眼看不见,他们不携带手表、指南针、GPS导航仪等现代化的工具,仅凭太阳的角度来判断方向,进行了4个小时的划行,主要想测试这种草船是否能够经受得住海浪,是否可以横跨黑潮?这个团队在2017年乘草船从台湾出发,横跨黑潮,实验远古人类是否可以凭借最简单的工具航海。虽然最终失败了,这种碶而不舍的精神令人敬佩。

第二个故事:日本人和狼烟

这个和中国有关,中国有万里长城,那是古人为中国人留下的骄傲。长城作为防御体系,古代戍守长城的军队遇到紧急情况时,焚烧狼粪燃起烽烟来报警,俗称“狼烟”。后来,狼烟又比喻战争和战火,战乱等,于是有“狼烟滚滚”“狼烟四起”等词语。

杜牧曾在诗中这样吟道:“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边上闻笳三首之一》)。

为什么使用狼粪呢?

唐朝段成式在《酉阳杂俎》指出:“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唐朝李荃《太白阴经》载:烽火台上须置“炮石垒,水停,水瓮,生粮,干粮,麻蕴,火钻,火箭,蒿艾,狼粪,牛粪”。
北宋的陆佃在《埤雅》中讲:“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明朝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狼肠直,故边塞以狼矢为烟。”
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十七《守哨篇・草架法》云:“伏覩祖宗墩法举狼烟,南方狼粪旣少,烟火失制;拱把之草,火燃不久,十里之外,岂能目视!”

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看出:烽火台焚烧狼粪报警是因为狼烟直上,从唐代的段成式开始,这种说法一直流传到明代的李时珍,甚至流传到现在。

(图:中国敦煌・丝绸之路的狼烟台:阳关)

这种狼烟烽火报警的通信联络手段也传到了日本。

早在大和朝廷时代,白村江之战失败之后,为了防备大唐和新罗的报复,当时的日本朝廷在对马壹岐的山顶上设烽火台和边防守军,使用狼烟来进行报警。日本的战国时代,地方诸侯在作战时也曾经使用烽火传令,《甲阳军鉴》和《训阅集》中都对狼烟进行了记述。比如:甲斐国的武田信玄使用狼烟传达指令,集结武士。丰臣秀吉也曾经在大坂城和京都的伏见城之间使用烽火传令。

狼烟是否真的直线上升?


日本的电视节目制作人较真,非要进行试验。他们去动物园找来狼粪,晾干后和树枝一起燃烧。经过试验,他们发现狼烟既不是垂直上升,也不是浓烟滚滚,这和古书中的记载不同。现在,日本的各地都有各种团体进行狼烟的实验,测试传播速度和制造浓烟的方法。

即使在普遍使用光电信息技术传递信息的现代,亲身验证古人的方法。这种精神值得称赞!

第三个故事:日本人和面条

第三个故事:日本人和面条

第三个故事和面有关。

中国人在远古时代,为了消化黍子和谷子等杂粮,发明了面条的做法。据报道,2005年10月,在青海的遗迹中发现了4000年前的面条。后来又通过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交流,引进了小麦粉,创造出了拉面和面条。使用小麦粉制作面条的方法见于6世纪中叶的南北朝时代的《齐民要术》。名为“水引饼”,这是现在面条的原型。

面条作为家常菜进入千千万万个寻常百姓家,在中国各地产生了各种风味的做法。有兰州拉面、有广东的伊府面、有四川的担担面、有山西的刀削面、河南的鱼焙面、还有北京的炸酱面、上海的阳春面。

在中国,面条是家常便饭,登不上大雅之堂,在高档饭店的菜谱里都很难找到。但是,拉面传入日本之后却被发扬光大,居然产生了猪骨、酱油、黄酱、盐味四大流派,成长为日本快餐业的一大支柱,拉面店遍布全国。

在日本,拉面的粉丝很多。有人以吃遍了各种口味的拉面为荣。有人执着于尝遍所有种类的方便面。还有人吃遍了所有名店的拉面,甚至有神人尝一口汤就能说出是哪家店的拉面。居然有的粉丝看一眼椅子就能说出拉面店名!

为此,书店里有介绍拉面攻略的杂志,还有拉面评论家。他们吃拉面已经不是为了食欲,也不是因为爱好,而是一种对工作执着的追求。

有一位名叫坂本一敏的公司职员,曾经常驻北京工作。有一次,他偶尔吃到兰州拉面,便萌生吃遍中国各地的拉面,寻找拉面传播的路径的奇想。自1974年以来,他先后访问中国220次以上,其中1994年之后就多达140次,走遍中国800多个城镇,品尝了各种特色的面条。笔记和照片相册接近100本,写下了《无人知晓的中国拉面之路》(誰も知らない中国拉麺之路,小学馆,2008),只有爱较真肯钻研才能有此收获。

虽然这些都只是些小故事,但是日本人做起来却十分认真,有时甚至达到执着追求的地步。要实践这种执着,既要花费金钱,还要花费时间,更需要热情和毅力,还要有对于知识的渴望。这种执着类似于工匠磨练技艺,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还源于一种强烈的专业意识和一种追求完美,挑战顶峰的自豪。

日本人,是不是还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