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水果惊为天价?吃个西瓜就会变身“土豪”!这背后...
日本的水果,真的那么贵?
为什么日本的西瓜那么贵!是只有西瓜那么贵吗?还是日本的水果都是那么贵?
分享下日本水果名店——“千疋屋”的价格表:
3个网纹哈密瓜售价为8万5千日元(大约为5000人民币),这仅仅是普通商品价格而非拍卖价格。在这里,便宜的水果也要2000日元(120人民币)左右,里面是橙子,猕猴桃,鳄梨,柠檬各一个以及一瓶调味料。
为什么日本水果这么贵呢?
1. 环境原因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狭长地形的岛形国家。日本国土面积约为37.8万平方公里,和中国云南省(39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差不多,大约75%的地区属于山地丘陵。所以,原本面积就不大,能使用来作为耕种的土地又受到了山地丘陵地带的压缩,水果产量在基数上就受到了影响。
同时,日本雨水丰沛、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不仅发生过震惊全球的311大地震,在日本,几乎每年都有大台风,导致水果产量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收到影响。例如2020年7月,九州的大水灾直接影响到该地区农作物的收成,导致九州地区的水果减产。这样的情况就直接影响了当时水果的价格。也正应了那句中国古话“物以稀为贵”。
2. 地区限制以及品牌加成效果
就如同国内地区特供水果,比如:海南椰子、岭南荔枝、大连樱桃、烟台苹果。日本也有区域栽培,不同地区的气候培育出不同的水果,例如长野县的苹果、山梨县福岛县的桃子、熊本县的西瓜。但是,地域品牌的存在某种程度会成为限制,导致不能进行更大面积种植;加上运输和保存费用等因素,使水果价格直线上升。比如在东京买的西瓜,就会比在熊本买的西瓜要贵。同时,日本还很重视地区和品牌的孵化:北海道夕张的哈密瓜,山形县的佐藤锦樱桃,地区特色品牌水果纷至沓来。品牌意味着质量得到了保证的同时,价格也随着“水涨船高”。
地区限制导致的产量,以及质量保证的品牌效果,使得日本水果的售价居高不下。
3. 质量保证
日本人对于商品的陈列,往往有一种执着:他们喜欢外表美观,大小均一的感觉,所以在超市里面贩卖的水果蔬菜,一般都是经过了挑选。大小不规范的、外观不好的,和可能就会遭到淘汰。例如,整体卖相不太理想的白萝卜会被切成三个小块,只贩卖中间比较好看的那一块,剩下的都扔掉或折价销售。水果本来产量就少,再这样被挑选,岂不就更少、更珍贵了?
除了对卖相的追求,日本人对品质要求也非常的高。有的蔬菜水果包装上,印有生产者本人的头像。这也是一种对于“自家品质”的自信和保证。于是,源头上的“优胜略汰”会从根本减少产品数量,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可见,日本人对于自己培育的农作物极尽负责。在浇灌了自己心血的同时,也深谙品牌价格之道。
4. 制度的限制
在日本,有“农业协同组合”这样的组织,简称农协或者JA。
从收购农户的作物,到统一供应给超市贩卖,基本都会经由农协。农协在日本农业方面的影响力非常大,已经能够左右到农作物的整体价格。甚至日本政府也会时不时迫于农协的压力,做出限制水果蔬菜进口的决定。于是,外来水果无法进口,国内的水果遭到了农协的垄断,价格自然就一直保持一个高的位置。
其实农协会协助去保护农民的利益,帮助农民办理保险,保障农民生活,在农民收到灾害损失的时候也会去进行补助,可以说是农民的保护伞。除了制度方面,也会改良优化水果的品种,同时严格限制水果的出口,巨峰葡萄,香印青提等,提高水果品种的同时,由于需要开发成本,水果品质上去了,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好水果,就是物以稀为贵。当然,水果的味道也得到了保证。
5. 种植的要求
从种子的选择、阳光角度的测算,种植密度的设定等,日本农民都经过悉心考量,不会为了提高销量而“滥竽充数”。这就导致日本的水果品质高,数量少。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区域限制,其实与其说是限制,不如说是很好的进行了规划,使得水果高端化、专一化,稳定的生产。
日本对农药等化学物质要求非常的严格,对农药的使用,以及农药保存量都有明确的要求,日本农林标准(有机农JAS标准)规定不同的等级,高标准的无农药使用或者少量农药使用都有相对应的标准。不使用农药确实会导致水果的产量受到影响,但是民众吃的放心,买的也放心。
结语
日本水果,在价格高的同时,味道以及品质也得到了保证,这个到底值不值得,就看消费者如何去进行衡量了。
来日本旅行的时候,何不体验一下日本的高价水果,是否真的那般美味高品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