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bout Japan

面对新冠病毒(COVID-19)依然“一根筋”,日本人放不下的到底是什么?

面对新冠病毒(COVID-19)依然“一根筋”,日本人放不下的到底是什么?

作者栾殿武,旅日华人教授。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微观日本”:致力于深度解读日本文化,从微观角度带你领略东瀛万千。

日本人的特性是什么?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对待工作精益求精,具有强烈的专业意识和追求完美,可以说是日本人的特性;“随大流”,和周围人保持一致,也是日本人的特性;喜欢组织,依赖集体,也是日本人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穿衣服非常有规律,根据TPO(时间,地点,场合)选择着装,也可以说是日本人的特性;循规蹈矩,不给他人添麻烦也是日本人的特性;喜欢改良和改善也是日本人的特性,但是,含蓄和内敛可能是日本人这个群体的最大公约数

含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之中,不但说话用词含蓄,而且表达方式有时也十分含蓄,这就需要听者理解内涵,即所谓的“要理解行间”的意思。比如:以前在大学读书时,有一天,研究室里一个日本女生说:今天真热呀。我随口答了一句:是啊,很闷热啊。但是旁边的一个日本同学则答道:要开窗吗?这种不同的反应让我体会到日语的含蓄,印象十分深刻。

这就是所谓的“读空气”,即察言观色,理解话中的含义

时过境迁,20多年过去了,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不但继承“有话不明说,让对方去揣测”的文化传统,还新创出新时代的含蓄表达方式。比如同学邀约去吃饭,不是回答“去”或者“不去”。如果可能去,会说“あり寄りのあり” (大概去)或者“あり寄りのなし”(可能去),如果不去,会说“なし寄りのあり”(大概不去)或者“なし寄りのなし”(可能不去)。

要完全理解,对于外国人说难度非常高。

关于新冠病毒引发肺炎的相关报道

言归正传,前不久,日本著名笑星志村健染上新冠肺炎不幸去世,民众都为失去这位天才笑星而感到惋惜和悲痛,但是,在媒体缅怀志村大量报道新冠肺炎在社会传播的时候,含蓄地避开了志村是如何染上新冠肺炎这个重要问题

据消息灵通人士称,志村很有可能是去夜店喝酒的时候被感染的。志村今年70岁,一直独身,曾是银座的酒吧和麻布十番的夜店(Girls Bar)的常客,即使在新冠肺炎传染日益严重的时候也未中断享受夜生活。媒体记者都知道这个事实,但是为了保护志村“国民笑星”的形象,电视台都刻意含蓄地忽略提及这一点。

对于传染的危险性,不是志村一个人不重视,前一段东京人基本上都不太在意新冠病毒的危险性。由于确诊人数不断增加,东京的小池知事连续三天举行记者招待会,呼吁人们不要外出,更不要晚上去夜店。不过,在这种紧急呼吁中,小池知事仍然使用的是“晚间的闹市”这个含蓄的词语来表述夜店

在东京,提起“晚间的闹市”,本地人会联想到新宿、银座、涩谷、六本木等地,这些地方聚集着形形色色的夜总会、酒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

新宿的歌舞伎町,灯红酒绿,光怪陆离,是闻名全球的亚洲不夜城,也是著名的欢乐街,这里有居酒屋、赌博店、色情旅馆、各种各样的店铺满足形形色色的人们的欲望。夜店也分几种,美国电影里的那种喝酒跳舞的夜店一般要去六本木或者涩谷,新宿的夜店大多是日本特色的,坐着喝酒聊天的那一类。

新宿的夜店和银座不同,银座的夜店主要面向公司的老板和政治家、还有演艺界的名流,这些人逛夜店可以使用各种经费报销,不用自己掏腰包,所以出手阔绰。新宿的夜店主要面对普通民众,这里夜店的魅力在于模拟恋爱,店里雇佣美女和帅哥服务员,让他们和客人一起喝酒聊天,提供一个非日常的空间和体验。

这些夜店接客方式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封闭的空间、近距离接触、人员密集混杂,一旦有人感染,就会密集传染很多人。据传闻,最近的夜店传染来源就是有的女店员去欧洲旅行,感染新冠肺炎之后,回到东京传染给周围的客人。

但是,即使传染爆发,客人也不愿意配合保健所的调查,不愿意让家人或者周围人知道,店方更是以保护客人的隐私为由,拒绝配合调查,所以,保健所很难追溯感染源,以致于每天公布的确诊人数中都有一部分感染途径不明的情形。

在这种紧急关头,为避免以夜店为传染源的新冠肺炎爆发,导致医疗系统瘫痪,小池知事才连续三天举行记者招待会,但是,仍然使用“晚间的闹市”这种含蓄的表述,可见,含蓄已经深入日本人的骨髓之中。

当然,小池知事含蓄的表达除了表现日本人的特性之外,还有在未出台补贴政策之前,避免被夜店索赔的意图,但是,“晚上的闹市”是夜店的暗喻,这一点大家都心照不宣,心知肚明。

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之间还有各种隐喻和含蓄的表述方式。比如,男人问女人要手机号码或者Line的联系方式,就是希望加深个人之间的“交流”,如果约出去吃饭,就意味着更深一层的“交往”。所以,一般情况下,年轻的女孩子不会随便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异性,当然,男人也不能冒昧地问女孩子,这是一种礼貌。

关于含蓄的表述

在日本,还有很多尽人皆知的含蓄表述。由于战败的原因,对于相关的历史和军事方面的表述总是表现出模棱两可、表里不一的现象。

比如:“战败”表述为“终战”,从而使负面的词义变成了中性,与此相同,“侵略”在各种书籍中表述为“进出”,这种表述曾经引起中日之间的外交纠纷。田中角荣元首相在建交谈判时,曾经使用“添麻烦”表述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也招致中方的抗议。这种日本式的道歉的表述定式到了国外就寸步难行。

至于“自卫队”,更是日本军队的隐喻,这方面的具体事例枚不胜举。例如:日本的政治家在国会答辩时,将“战争”表述为“有事”,防卫省(国防部)的官员将“武器”表述为“防卫装备品”。特别是在安倍内阁执政期间,日本突破以往不允许武器输出的国策,积极推进武器出口,于是,官员们将“武器输出”称为“转移防卫装备品”。

表述武器,更是含蓄,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被称为“支援战斗机”,巡洋舰和驱逐舰被称为“护卫舰”,就连巨大的准航母,一开始都对外宣称都使用“护卫舰”这个词。朝鲜发射导弹,日本的电视台和报纸都统一使用“飞翔体”来表述,简直像上物理课,就差讲解抛物线了。

在中国,买高铁车票,很自然分成二等座、一等座,我还见过特等座车厢,这种表述并没人在意。而在日本,乘坐新干线时,票价最便宜的没有标明座位的,被称为“自由席”;对号入座的车票被称为“指定席”;高级一些的商务座则含蓄地表达为“绿色车厢”,这样就可以模糊掉座位之间的等级和差别。

新冠疫情爆发后,“隔离” 和“禁止外出”是最基本的防控手段,但是,日本仍然是含蓄地将“隔离”表述为“观察健康”“禁止外出”则称为“自肃”,也就是自觉管束自己的外出行为。与此相似,很多禁止的行为,都被表述为让人们自觉不要干,或者自己避免去做,这种转换就是日式含蓄表达。

日本人的集体性格

日本的政治家说话非常含蓄,其中有很多套话,具体要说什么,全凭对方自己理解,以此避免被追究责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说话也比较谨慎和含蓄,时常顾及对方的反应,语言比较含蓄、暧昧,含有多种意思,凭个人的感觉理解,不过,尽管比较含蓄,但是日语表达有很多定式,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引起误会。

所以含蓄和内敛可以算是日本人的集体性格,在新冠病毒感染爆发的紧急局面,这种特征也自然流露出来,很难改变。在日本,含蓄还是修养和品位的表现。只要生活在日本社会,平时就要注意察言观色,学会读懂行间的含义,更要学会理解隐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