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游日本:春季必点日料盘点(海鲜篇)
论美食,日本料理中无论是果蔬还是肉类,都突出了其“新鲜”和“原味”。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偏爱使用当季食材(旬の食材)做美食,这样的选择不仅符合日料的定位,更与自然发展的规律相统一。到什么季节吃什么菜,也成了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理所当然的认知。
那么春天的食材都有哪些?春天最应该吃什么日料呢?
鲷
对日本人而言,鲷鱼(タイ)可谓最具代表性的春日食材。
这种也被称作班吉鱼的海鱼,其实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它淡红的体态和红白色的眼睛,格外受到日本人的偏爱。不过更神奇的是,鲷鱼的寓意非凡。日语中“可喜可贺”(めでたい)的发音,与“目出鲷”的发音相同,这样的巧合也给鲷鱼披上了一层吉祥的色彩。加之鲷鱼长寿(寿命可以长达20年),与其它鱼类相比更容易保鲜,所以自古以来,日本人认为鲷鱼是“缘起物”,有好兆头。每逢重要节日和家庭喜事,餐桌上也必须要有一条鲷鱼料理。别说吃一口,单是摆在那里就赏心悦目。
每年3月到5月捕获的鲷鱼,还会被称为“樱鲷”。尤其是此时的雄鲷鱼,其鳞片的颜色会更偏粉色一些,非常鲜艳美丽,此外鱼身上还有如同樱花散落般的白色斑点。既是春日的食材,又像春日的樱花美景,和春天绝配的鱼非鲷鱼莫属了。
鲷鱼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不仅可以用来做刺身,蒸熟后淋上酱油或者味噌做成的调味汁也非常好吃。
“间八”
高体鰤鱼在日语里被称作“间八”(カンパチ)。它们身体呈多色,包括银色、淡黄或者淡粉色。体型较大,有的体长可以达到80厘米左右,作为“鰤鱼家族”里的一员,它们的外形自然与五条鰤(ブリ)、黄尾鰤(ヒラマサ)非常相似,但是说到不同之处,高体鰤的眼睛上部,有黑线般的纹路,看起来非常像汉字的“八”,因而日本人也就称之为“间八”了。
新鲜的间八简直是刺身的绝佳食材。它们肉质红润晶莹,富含DHA、EPA和维生素D、B群。而到了春季时,肉内油脂丰富,品尝后有种入口即化的感觉。鱼肉本身带有些许甜味,配上日本刺身专用的酱油,清淡不油腻,口感极佳。此外,油炸和烧烤的烹饪方式也都非常适合间八。
鲣
鲣(かつお)是一种大洋性中上层洄游性海鱼,它们长得像纺锤,特点是游泳能力超强,时速可达20千米/小时。而每到春季,随着暖流到来,水温升高,鱼群们选择由南向北洄游,而3月到5月也是日本九州和本州岛开始捕捞鲣鱼的时节。正因如此,鲣鱼成了春天日本美食里不可缺少的一种食材。
那么为什么这种鱼被称作“鲣”呢?据说日本古籍《古事记》和《万叶集》中,鲣鱼就已经登场,并且用汉字标记为“坚鱼”(カタウオ),而这个四个假名构成的发音经过时代的变迁,逐渐变成了如今的三个假名(カツオ)。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这种鱼非常“顽固”,用人工做的鱼饵钓它们,它们从来都会上钩。所以就从“顽固的鱼”(カタウオ)变成了鲣(カツオ)。
鲣鱼肉色深红,富含高蛋白和氨基酸,对缓解疲劳很有帮助,适合生吃。每到春季,日料店里总有新鲜的鲣鱼制成的刺身和寿司。近年来,有一些除了酱油外的刺身蘸料也流行了起来,比如将“腌渍昆布”切丝拌放与刺身上,再撒芝士粉。这种有一点“和洋”混搭的创意,用略显劲道偏咸的昆布与柔和软糯的芝士粉,衬托出鲣鱼刺身的原味,极富特色。此外,鲣鱼肉切丁做炒饭的材料,也是一绝,非常值得在家试一试。
萤火鱿
萤火鱿(ほたるいか)之所以名字中有萤火,不仅因为小小的身材,更是因为在海里它们真的会发光。作为深海里的定居者,只有六七厘米长的萤火鱿大多数时间都待在日本四国以北的白米深海里,用体内的发光器来诱捕猎物,到了夜间它们才会来到海面附近。每年3到6月是它们交配繁殖的季节,也是捕获萤火鱿的时候。因此萤火鱿就成了春天的食材。
萤火鱿含有丰富的牛磺酸,可帮助降低胆固醇。但是因为其生息环境和容易被寄生虫感染,所以只能加热后食用(不可生吃)。除了日本料理店外,日本超市也可以买到新鲜的萤火鱿,不过自己做美食前一定要注意的是,萤火鱿的眼睛和口器需要摘除(据说眼睛部位有毒)。之后无论是简单地蒸一下淋上酱料,还是放点葱姜炒一炒,简单的料理就可以让香味四溢,加上又嫩又有点韧劲的质感,都让人觉得非常过瘾,一口一个停不下来。
蛤仔
由于蛤仔(あさり)在每年春秋繁殖产卵,也就造就了它们在此时最为“肥美”。在日本,每年3-4月,9-10月都是吃蛤仔的好时节。蛤仔富含钙、铁、锌和维生素B12,尤其是维生素B12的含量是贝类之最。
不过作为一种小型贝类,要吃蛤仔就要先让它们吐水排沙,所以烹饪前的处置十分重要。之后无论是用酒来蒸煮、还是用西式的方法做意面,都非常美味。
很多日料店在春季都会随套餐提供蛤仔味增汤。这样极富季节特色的味增汤,比平时更增加了一层鲜味。而用酒烹饪的蛤仔料理,做法简单但是鲜味出众,更是春日下酒菜里必不可少的那一盘。
春天来日本看樱花之时,也不要忘记品尝只有春天才最美味的日料哦!
看过这一篇后,你知道什么日本料理和春天最配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