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日本:螺钿工艺,时光淬炼后的璀璨
螺钿与日本:历史
螺钿(らでん)是随着乐器进入日本的。那时正是日本的奈良时代(710年—794年),佛教文化正在这片土地上传播。黄金素来是佛教用来广泛装饰佛身和佛堂的一种方式,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东亚地区甚至会用金字、银字来书写经文。所以随着佛教的繁荣,这种色彩艳丽的装饰风格也逐渐影响了日本人的审美观。虽然每每谈及日本的设计或是审美,总会说到:简约、素雅、自然。但若是真正走进博物馆、美术馆,或是来到一些充满历史人文古迹的地方,仍能从许多作品中看到雍容华贵之感——这或许正是日本美学的另一面。
螺钿这种工艺恰好能满足这种审美偏好。在质朴的漆器、木器之上镶嵌绚丽的贝壳像是浮现在无云晴空中的一道彩虹,如此绚丽夺目,却绝不突兀,反倒是给原本平淡的蔚蓝增添了一丝鲜活与独特。因此螺钿传入日本后,能得到偏爱并逐渐兴盛也在情理之中。
螺钿不仅在日本落地生根,它还长出了自己的枝芽。
螺钿最初传入日本时,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乐器上有用这种工艺镶上琥珀和玳瑁。时至今日,当时传来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和螺钿紫檀阮咸等乐器都还作为宝物被收藏在日本奈良的正仓院。日本的螺钿工艺在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1192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因为螺钿被用来和莳绘(まきえ)一起,作为漆工艺,让漆器有着更多表现形式,且显得越发华丽。等到进入了镰仓时代(12世纪末-1333年),日本匠人们甚至还用螺钿来装饰马鞍。
再后来,到了安土桃山时代(1568年-1603年左右),由于海外远洋贸易的兴盛,用螺钿和莳绘工艺装饰的欧式家具、器皿等大量出口,颇受欧洲人欢迎,还一度成为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这种出口欧洲的漆器在当时被称为“南蛮漆器”。
之后虽然随着日本的锁国政策,出口贸易受到重创,但市场对于螺钿的需求一直没有减少。日本的螺钿匠人们开始将需求转向日本国内,打造更符合日本人需求和审美的螺钿制品。也在那个时期,许多螺钿职人声名鹊起,如:生岛藤七、青贝长兵卫等。现在,日本仍有不少的螺钿职人潜心学习,认真传承着这门已有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
螺钿与日本:工艺
日本的常用螺钿材料有:冲绳产的夜光蝾螺(ヤコウガイ,俗称月光螺)、阿拉弗拉海及南太平洋区域产的大珠母贝和珠母贝、日本产的鲍鱼壳、珊瑚、象牙、玳瑁、金、银、珠宝等。
所用贝类的厚度通常分两种。一种是厚贝,为0.4mm到1mm之间。另一种是薄贝,为0.09mm到0.3mm之间。根据材料是厚贝还是薄贝,螺钿的制法被分为了两种,分别是厚螺钿(或硬螺钿)和薄螺钿(或软螺钿)。
制作厚螺钿的时候,首先需要用锯子将贝壳锯开。然后在漆器上将想要镶嵌的图案雕刻出来。接着将最开始切好的贝壳镶嵌进雕刻好的部位之中。最后再加上莳绘并抛光。
制作薄螺钿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刻刀来切开薄贝。接着不需要像厚螺钿那样雕刻漆器,只需要直接在贝上涂上漆,粘在漆器上就可以了。粘好之后再在上面涂上一层漆,并进行打磨。最后再加上莳绘就完成了。
这工艺听上去步骤不多也并不复杂。但这就像告诉人们,画画只需要一张纸、一支笔,之后只要把笔放在纸上画就可以了一样.......工艺本身只是一种“工具”,真正用这种工具能做出什么,做成什么样背后是需要极多付出的。
螺钿与日本:匠人
有人不断地精进着自己的技术。如明治时期的石濑松次郎一直坚持着自由的绘画风格,希望更多地使用线和面去表达,他的作品之中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许多人物、花鸟,那些人物穿的衣服和鸟兽身上的羽毛都被他一点点地雕刻了出来,这种精细程度的工艺着实令人钦佩。
又有人不断地创新。如武藏川达雄、筱原金次郎等螺钿匠人,他们在传统之上又尝试加入金箔、上色,或是使用青贝作为螺钿的原材料。无论是向着哪个方向改进,这些螺钿职人们都在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进步。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些一代又一代匠人们的努力,才能让我们在今天看到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漆器作品。
螺钿与日本:传承
螺钿在日本传承了一千多年,它之于日本,已不仅仅只是一种工艺,从中还能触摸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性格。螺钿匠人们在用螺钿装饰漆器的时候,心里想的不是如何完成这件事,而是认真地在思考自己对于生命、自然,乃至对于自我的新的感悟。
在日本的大部分地方,人们都能清晰地感知到四季的变化。这些感受化成了艺术家们一种敏锐的本能,这无疑是一种馈赠——对于大自然敏锐的感受和捕捉能力让这些创作者拥有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这些特殊的观察和感受再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尽管方式不同,但不变的是那之中都蕴藏着匠人们对于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年轻的螺钿匠人浅井康宏便是利用了传统的螺钿工艺打造了这件名为“海路”的作品。在黑夜里,这件作品就像一艘孤独闪耀的扁舟短暂地停泊在岸边。浅井康宏认为,漫漫人生路之中,偶尔会感到孤寂。那一刻的我们会仿佛置身于晦暗海面之上,环顾四周,尽是无边黑暗。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有光,自然会寻找到自己的方向。
螺钿的材料取自海洋,又闪闪发亮,无疑是用来诠释浅井康宏的人生感悟的最佳选择。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即便螺钿工艺有着华丽的外表,可它的本质仍是取自自然的最为纯朴的表达。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螺钿工艺的种子埋入这片土地已千年,如今却仍能继续向上茁壮成长吧。
相关阅读:从隈研吾到“江户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