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的是文化輸出」專訪新銳留日台灣漫畫家──高妍
出身於台灣的高妍是插畫家也是漫畫家,她第一部連載的漫畫《綠之歌 -收集群風-(緑の歌 -收集群風-)》,在日本 KADOKAWA 旗下的漫畫月刊《Comic Beam》進行連載,一年後集結成的單行本除了在日本出版外,也於台灣同步發行。《緑の歌》不僅在日本國內受到好評,高妍也因為在 2018 年時自費出版同名的短篇漫畫《綠之歌》,與她最愛的知名音樂家細野晴臣有了連結。在那之後,她的插畫還登上村上春樹的散文集《棄貓: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猫を棄てる 父親について語るとき)》的封面。
與多數動漫迷相同,高妍小時候就開始接觸動漫,「對求學階段的人來說,相當容易接觸到影音動畫作品,而我還是比較喜歡書籍,所以看過動畫後會去追尋作品的源頭。」高妍說著。
而高妍開始學習日文與動漫息息相關,「我高中因為接觸到淺野一二O(浅野いにお)的《晚安,布布(おやすみプンプン)》,以及押見修造在講談社《別冊少年Magazine(別冊少年マガジン)》的《惡之華(惡の華)》等日本較為灰暗的漫畫後,才深深體會原來漫畫的表現方式可以如此多元。」高妍說。
隨後高妍也開始尋找影響日本次文化漫畫家的創作啟發,才發現日本漫畫所描繪的事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1945年)戰敗後有一大轉變。「當年的漫畫家莫名的背負了要讓日本恢復士氣的重擔,像是《原子小金剛(鉄腕アトム)》就是為了恢復日本士氣的代表作之一。但當漫畫大師手塚治虫說出其實他並不喜歡原子小金剛這部作品後,我卻不由自主地感到非常難過,但這也讓我重新認識到手塚治虫的多面性,並更加喜歡日本的漫畫。」高妍說。
而另一個影響高妍的作品,則是青林堂出版的月刊《ガロ(GARO)》;如同知名的恐怖漫畫家駕籠真太郎、古屋兔丸等人,在年輕的時候也深受GARO影響。由於當年有關日本次文化的漫畫在未代理前較難找到中文版,高妍為了在第一時間獲取自己喜愛的漫畫作品等訊息,便展開了日語學習。
2019年7月18日,日本知名動畫製作公司「京都動畫」遭到縱火,讓日本的動畫界大受衝擊,這件事也讓當時正在沖繩縣立藝術大學交換學生的高妍及她的同班同學都相當沮喪。授課教授感受到學生低靡的氣氛,便帶大家前往被玻璃圍繞的中庭,隨後便發放色紙請大家隨意創作。由於高妍當時正在製作植物融合藝術創作的媒材,便結合自己製成的手抄紙進行表現,創作出名為「積木」的作品。
課程接近尾聲時,教授也終於說出這堂課的用意,「美術教育應該是要更普遍實施在每個人身上,而不是用美術課的時間來課業輔導。一般來說,美術創作是無時無刻的,用美術創作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來面對自己的情緒。如果有人可以教導這些人用創作來宣洩情緒,也許可以減少許多的憾事。」而這堂教授用心良苦的課程,也成為高妍在沖繩留學階段最獲益良多的一堂課。
雖然高妍從小就喜歡日本的動漫,但是從來都不是為了到日本生活而畫漫畫,更不是為了讓日本人知道有一個台灣小女孩如此喜歡日本。「我真正會想在日本畫漫畫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透過自己在國外獲得成功的經驗,提高台灣人的自信心。二是台灣人應為台灣的『多元文化』感到驕傲,不要覺得自己的文化不是文化。而最終還是希望自己能為台灣的『文化輸出』盡一份心力。」高妍說道。
2022年下半年度開始,高妍如願以償地旅居日本,除了平日的創作工作,更是一路的馬不停蹄在日本各地藝廊舉辦展覽。此外,包含與日本作詞家松本隆在京都會面、出席愛慕已久的細野晴臣的廣播節目等願望也一一實現,未來也會持續在月刊雜誌《Comic Beam》連載新的漫畫作品。
結語
即便高妍還很年輕,訪談中她那極具信心與堅定的應答卻著實令人印象深刻。對高妍來說,在異國裡的生活除了需要敞開心胸,不輕易迷失自己的信念與方向更為重要,因為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無論是現在還在就學,未來有意願到日本發展的學生,或是已在日本發展且過著安穩的生活的上班族,不妨可以藉機重新思考一下,踏上日本的這條路究竟是為了什麼?單純是嚮往在日本生活嗎?當然,無論是得到什麼答案都沒有對錯,但藉由深度省思的過程與行動,或許都是成就另一個故事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