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日本】新時代的日式美學——擺在餐桌上的生活態度
始於傳統
餐具和食物在日本料理中是相融且相成的。從日本餐具中常用的樹脂、陶土、玻璃、金屬、木頭等自然材料便能得知,日本的食文化所追求的就是素材最本真的一面,而取自自然,工藝繁瑣卻不讓材料失去其本味的日本餐具則是人與自然最完美的相融。
在上述材料中,有些材料幾乎是在日本的衣食住行中隨處可見,像是木頭。對於樹木的種植、開發、使用上,在日本也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日本的山野鄉村中到處種植著大量的樹木,其中又以日本柳杉(俗稱日本杉或吉野杉)為主,由於它只分佈於日本,對於環境的適應度很高,也不容易患病,生長速度喜人,並且還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作為餐桌上盛裝料理的素材來說,可謂相當環保。
日本人使用杉木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至彌生時代(公元前10世紀到3世紀中期),那時的日本柳杉被用於製作水稻田的板樁。等到了室町時代(1336-1573年),日本柳杉開始被大規模地種植。它的質地輕,容易加工,還有著獨特的香味,日本柳杉的這種自然美深深地影響了日本人的審美意識。
除了柳杉,玻璃和樹脂也都是日式餐具中常用的材料。
這兩種素材當然不是完全不經人類加工就自然存在的。玻璃是以石英砂、硼砂等無機礦物作為主要原料,另加入少量輔助原料,經過爐子融化之後再重新煉製而成的。現在在日本出土的最早的玻璃是一顆玻璃珠,被認為是製造於彌生前期(公元前3-1世紀),但尚不清楚它究竟是來自海外還是就是日本本土製造。不過,根據考古學家們對於最早的玻璃熔爐遺跡進行的考察,可以得知,日本對於玻璃的加工、塑形早在2000多年前開始就有了。至於樹脂,雖然人們了解它的時間遠不及木材、玻璃那麼長,但這位餐桌上的新朋友也早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面對這些特質各異的材料,如何展現出一種它的特點和優異之處是日本匠人們一直以來不變的考量。在這樣的思想意識之下沉澱下來的手藝或許繁瑣,卻最能讓人感受到高品質和跨越時間的美感。而這樣的手藝代代相傳,便成為了日本人引以為傲的傳統。
但傳統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與時代的變遷、技術的進步相隨的是人們對於材料更進一步的認識,日本的匠人們也在革新之中尋找到了傳統的更多可能性。
新材料
在這樣的變革之中,出現了將那些我們曾經熟悉的材料相融合,製作成使用感更加卓越的新材料。像是ARAS餐具就選擇了將玻璃和樹脂結合。這種在嘗試之間尋求的突破為他們帶來的是一種更耐用,對環境更友好的全新材質。
它既可以像玻璃一樣輕薄,卻又可以像樹脂一樣不易碎。並且它不像傳統塑膠一樣會給環境帶來極大負擔,因為它的生產公司選擇了循環型生產模式,材料可回收。用這種新型材料製作出來的餐盤盛放食物,能完美地保留食物剛出爐時的溫度,讓菜品端上餐桌後能保持最佳口感。從外形上說,它仍舊保留了日式美學最初的追求,簡單卻又不簡單。所謂簡單,是指它幾乎都是圓形、單色,十分簡潔;而不簡單,則是指越是這樣需要做減法的設計,才越需要做到極致準確,不論是顏色的選擇還是造型,都需要匠人們豐富的經驗所積累下來的直覺與對美的感知。
新設計
除了素材上的創新,還有設計上的大膽突破。
如同大家熟知的有田燒、瀨戶燒,其實日本的製陶歷史也是十分悠久的。陶瓷的製法雖然日益純熟,不過對於這個市場來說,如果始終恪守於曾經的陶器風格,或許很難吸引到年輕的群體。於是在新一代匠人們的不懈努力下,各種各樣充滿了朝氣和活力的陶器餐具湧現了。像是這些五彩斑斕的以動物為主題的陶器,以明亮的色澤,偏向歐式繪本裡的可愛畫風,也成功擄獲不少年輕族群的肯定。
亦或是像這種宛如一幅畫一般的設計。簡單的一個餐盤裡卻別具巧思,將極簡主義做到了極致。設計者把世界最本質的形態抽取出來,結合陶瓷本身的特性,以陶土作沙,陶釉作海,構建出來了一副生動畫面。藉由這樣的餐具,不僅能讓生活裡的每一餐飯不再僅僅是一餐飯,更是一種獨特的儀式,是一種對自己一日努力的最好褒獎。
終於熱愛
從現在日本市面上流行的日式餐具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和傳統深沉的日式餐具相比,現在的日式餐具不論是從材質上亦或是設計上都變得更加明朗且輕快。這或許也更符合當今年輕人的調性。
不過,縱使人們對於設計的喜好日新月異,日本人對於生活的態度卻始終沒有改變。和食講究食物的季節感和美感,功力深厚的日本廚師能在一餐飯中帶食客領略這一季的風景。普通的日本人或許不會在繁忙的生活裡大費周章地去準備一餐飯,但被譽為賞心悅目的和食其根本是日本人骨子裡的美學修養,而這些全都在日常使用的餐具中一一體現。從小小一個碗碟當中也足以看出日本人對於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