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bout Japan

【深度日本】暗藏玄機!2024年日本新版紙幣設計就要登場!(下)

深度日本 日本文化
【深度日本】暗藏玄機!2024年日本新版紙幣設計就要登場!(下)

日本的紙幣設計樣式將於2024年更新,新的面額一萬日圓、五千日圓、一千日圓的新版紙幣正面人物,將變成澀澤榮一、津田梅子和北里柴三郎。那麼新版紙幣的背面呢?究竟什麼樣的建築、美景和藝術作品,才能獲選日本紙幣上的風景呢?無論是建築、植物還是畫作,能成為一國紙幣設計的一部分,必有其深刻的象徵和代表意義。而背後的那些故事,也許會讓我們對於這個日本這個國家,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

東京車站丸之內站舍(丸の內駅舎)

東京車站丸之內站舍(丸の內駅舎)

新版茶色的一萬日元,正面是近代日本資本主義之父澀澤榮一,背面則是1914年竣工的東京車站丸之內站舍(丸の內駅舎)。東京站作為以東京兩字冠名,極具代表性的車站,車站本身就非常大,運營至今已愈百年,而作為通向皇居的車站口——丸之內口的建築,就是東京站的重中之重,說是日本的門面也不為過。

東京車站丸之內站舍的建築設計曾經過多次推翻,像是德國的鐵路技師法蘭茲・巴爾澤(Franz Baltzer)就曾為日本提供了一個日式風格的車站設計方案,而在那個日本瘋狂崇拜歐美社會,希望脫亞入歐的年代,終究不備受青睞。1903年,日本建築界的權威辰野金吾(1854-1919)接受委託,開始了對東京站丸之內站舍的設計工作。

辰野金吾的設計稿也是一遍一遍地修改和推翻,但是毫無疑問,這次的建築方案是文藝復興式「赤煉瓦」紅磚造建築,南北兩側各設八角屋頂型建築,中央部分則為中心對稱的類城堡式建築。作為皇居的「玄關」,和當時日本的交通中心,東京車站丸之內站舍的設計確實讓日本人覺得眼睛一亮。而原本計劃耗資42萬日元打造的東京車站丸之內站舍,實際上卻花費超過了250萬日元。

而建築本身的命運也和國際時代大背景緊密相連。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本的空襲作戰中,東京車站丸之內站舍的北口被擊中失火,強勁的火勢從北口蔓延至整個建築,因為戰爭的殘酷而留下了歷史印記;被燒毀的東京車站丸之內站舍的修復工作,一直持續到了1947年,爾後也經過多次修復,目前東京車站丸之內站舍是2012年修復後的模樣。

東京車站丸之內站舍除了作為車站設施之外,二樓還設有同樣歷史悠久的東京車站大飯店 (THE TOKYO STATION HOTEL/東京ステーションホテル),包含日本著名小說家江戶川亂步、文學作家川端康成與松本清張都曾投宿於此。如今,這裡除了作為東京站通往皇居方向的通路外,更多是一種歷史的象徵。作為日本的重要文化財產,這次登上了1萬元紙幣的背面,大概也是希望更多人能銘記它背後的故事吧。

多花紫藤

多花紫藤

新版的五千日元紙幣,正面是日本女子教育的先驅津田梅子,背面則是多花紫藤(フジ、學名Wisteria floribunda)。根據日本財務省的說法,紫藤花是日本古代典籍《古事記》和《萬葉集》裡都登場過的花,自古以來就受到日本人民的喜愛,因而入選。然而五千日元的主色調為紫色,正面的女性人物,搭配背面同為紫色調的紫藤花,顯得更加和諧。

花語為「體貼」和「歡迎」的多花紫藤,花期一般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左右。和櫻花有點像的是,紫藤花也不太「結實」,強風和雨水都會使花瓣掉落,鑑賞期約在兩周左右。

位於栃木縣足利市的足利花卉公園(あしかがフラワーパーク/Ashikaga Flower Park)是日本數一數二的賞花天堂,這裡不僅有樹齡約150年的紫藤,還有白藤、黃藤......加起來超過350棵的藤樹,公園內的藤花按照紅、紫、白、黃的顏色順序依次開放,花朵從頭頂垂落,隨風搖曳,美輪美奐,浪漫異常。

位於兵庫縣宍粟市的大歲神社內,有一株至今已經超過1000年,於天德4年(960年)所栽的千年藤,至今依然用盛開的紫藤花迎接著每一個春天。這棵千年藤的樹幹,周長有3.8公尺,圍繞著樹幹約420平方公尺的花棚上,遍布著垂落有1公尺長的藤花,規模實屬罕見。每年四月末五月初,大歲神社還會舉辦藤花祭,屆時無數遊人都紛至沓來,一睹千年藤的芳華風姿。

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作品《神奈川衝浪裡 》

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作品《神奈川衝浪裡 》

新版一千日元紙幣的正面,是日本近代醫學之父北里柴三郎,而背面則是大名鼎鼎葛飾北齋(1760-1849)的浮世繪作品《神奈川衝浪裡》(かながわおきなみうら)。

相信對浮世繪或者日本繪畫略有興趣的人,一定都看過這幅日本浮世繪的代表作。畫中描繪的是日本神奈川附近海域洶湧澎湃的海浪,浪裡有三條在海浪中激流湧進的船隻,船工們用高超的技術禦浪而行,展現出一種人在自然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畫面雖然是靜態的,但看過畫的人們都不約而同地覺得,整個畫面是那樣生動。尤其是對海浪的描繪和渲染,彷彿畫作只是定格了海浪的某個瞬間,然而下一秒整幅畫就像「活」過來一樣,如同海浪連續拍打般的生動。

很多人知道這幅畫,卻不知道這幅畫其實是《富嶽三十六景》(ふがくさんじゅうろっけい)之一。葛飾北齋晚年繪就了這一些列作品,主要描繪的是關東各地眺望富士山的景色。仔細翻看這些畫中景色,毫無疑問地畫師憑一己之力,向後人展現了江戶時代的一幅幅生活畫卷。

像是在富岳三十六景的《由禦厩川看兩國橋夕陽》畫中,沒有了大海的驚濤駭浪,只有夕陽西下的富士山,和乘船歸家的漁民們。那平和又美好的自然背景之中,是疲憊而無暇欣賞美景的勞動人民;而在《江都駿河町三井見世略圖》中,三「井見世」是江戶城中著名的吳服店,生意興隆,店鋪屋頂上的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修葺房屋,天空中還有紙鳶飄過。

《富嶽三十六景》的每一幅畫都反映出日本的過往,不變的永遠是畫中的富士山。如同今日的富士山一樣。這樣的系列作品,確實是日本一個時代的縮影,而最負盛名的《神奈川衝浪裡》,作為日本的代表藝術作品,也將傳遞在每一個使用著千元日幣的人手中。

其實無論是建築、植物還是畫作,能成為一國紙幣設計的一部分,必有其深刻的象徵和代表意義,下回赴日旅遊手握日幣新鈔的同時,別忘了回想起這一篇告訴大家的故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