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雜學】日式燒肉的緣起其實來自這裡!(附菜單日文、部位解說)
「日式燒肉」興起的緣由
每個國家似乎也都有屬於自己國家的燒肉料理。不過,即便是同樣火烤製肉品,僅僅是烤製方法以及調味用料的不同,卻能讓這些燒肉料理獲取屬於自己的獨特風味。
說到日式燒肉的歷史,從燒肉的日語漢字「焼き肉(yakiniku)」上就能看出端倪。廣義上,「燒肉」指的是一切需要用火炙烤的肉類料理,其中包括串在竹籤子上烤的「焼鳥(烤雞肉串)」,在鐵板上烤的「鉄板焼き(鐵板燒)」等等。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焼き肉」指的都是更為狹義的「日式燒肉」。
日式燒肉的歷史並不算久遠,根據日本飲食文化研究專家佐佐木道雄的研究顯示,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有一批朝鮮族人來到了日本,並把在當時極為流行的一種「朝鮮烤牛排(韓語:갈비/galbi;日語:カルビ/karubi)」帶到了日本。
日本第一家燒肉店被認為是在1946年左右,開在東京新宿的「明月館」和大阪的「食道園」,兩者實質上都是韓國燒肉。在此之後,這種韓國燒肉與日本當地已有的「成吉思汗羊肉鍋(ジンギスカン/jingisukan)」相融合,逐漸演變成一種新的燒肉料理形式,也就是如今的日式燒肉。
日式燒肉的特徵
日式燒肉的特徵主要體現在使用食材以及食用方法上。
首先,從食材上來看,與韓國燒肉多以豬肉為主不同,日式燒肉一般多以牛肉為主,不過也會有少量雞肉、豬肉,甚至在一些日式燒肉店還能吃到風味獨特、有質感,品控嚴格售價不斐的「日本和牛」。
此外,日式燒肉店裡還會提供如豬腸、牛腸等內臟,這兩種腸類在日語裡多被稱為「ホルモン(horumon)」。另外還有牛舌、牛心、牛肚等日本料理店不常見的內臟食材。當然,雖然名為「燒肉」,但還是會有少量菌菇、蔬菜,讓這一餐不會太顯單調。
從食用方式上看,日式燒肉與韓國燒肉有著極大的不同,品嘗正統的日式燒肉時並不會將肉包到菜裡一起吃。通常是將烤好的燒肉沾以特製的日式燒肉醬汁直接吃,或是把燒肉當成料理,也就是日式定食中經常出現,與米飯一起享用的「燒肉定食」。此外,燒肉醬汁也是能體現日式燒肉特色的關鍵,從基本的醬油、芝麻等風味外,還有抹茶鹽、櫻花鹽等變化風味的調味料。當然除了日式燒肉店特製的醬料,燒肉醬料也能在各大超市輕鬆入手,這也讓日式燒肉得以進一步走近人們的生活,即便在家也能簡單地吃到一頓好吃的日式燒肉。
日式燒肉店常見的菜單
日式燒肉的烹調方式相對簡單,所以對於食材本身的選擇就顯得更為重要。不同部位的肉有著完全不同的口感和味道,正確地搞懂菜單上的內容便能獲得最好的飲食體驗。
下面就詳細介紹一下在日式燒肉店的菜單上常見的一些部位。
牛肋排肉(カルビ)
正如前文所說,日式燒肉的源頭和韓國燒肉有著不可分隔的關係。「karubi」一詞也是來源於韓語。它指的是所有靠近牛肋骨附近的肉,這部分肉通常更為嫩滑,中間會分佈著網狀脂肪,炙烤後油脂四溢,美味倍增。
里脊肉(ロース)
指的是從肩到腰部分的脊肉,又分為「牛肩肉(肩ロース)」和「前腰脊肉(リブロース)」,差不多就是我們說的「紐約客」和「丁骨」。這部分的的肉通常會分佈著雪花一樣的脂肪,肉質細膩,味道濃厚,可以說是非常適合炙烤的部位!
橫膈膜肉(ハラミ)
這部位取自肋骨,靠近肚皮的位置,旁邊就是牛的前腳肉。比起里脊肉和牛肋排肉來說,它的油脂感會稍低一點,不容易感覺到膩。
生牛肉料理(ユッケ)
這個詞也是來源於朝鮮。與上面介紹的幾種肉不同,如果點了這道菜,雖然上來的也是生肉,但這個肉是直接用來拌著吃的,不用放在烤盤上烤熟。生牛肉料理通常會選擇牛大腿肉中比較柔軟的部位,將其切成細絲,佐以蔥、麻油、醬油、糖等涼拌,最後會打上一個生雞蛋在中間。除了牛肉以外,也有拌牛舌、牛內臟、雞肉、馬肉等。
不過生食肉類有一定風險,腸胃比較弱的人一定要特別當心。
內臟(ホルモン)
這個詞在日式燒肉店裡大部分指的是牛或豬的腸,也有用以代指所有內臟。腸在炙烤時會分泌出大部分油脂,最後腸衣包裹著帶著些許焦香的油渣,入口後隨著一次次的咀嚼,油香便會在唇齒間進一步釋放。
關於日式燒肉由來的說法中,也有一種常見說法認為,烤腸和內臟才是日式燒肉的起點。因為日本曾有一段禁止出售豬、牛肉的時期,於是在那一時期裡開始有店家偷偷提供烤腸和內臟,漸漸積攢了人氣。而在肉製品不受管制後開始逐漸加入了各種肉類,慢慢地變成了如今的日式燒肉。
所以如果不介意吃內臟的話,一定要嚐一嚐這日式燒肉的「原點」。
結語
從日式燒肉中不難窺見日式料理一貫的風格——更注重食材的選擇、也更關注如何激發食材本身自帶的風味。此外,日式燒肉的調味也相對簡單,所以更能好好享受到肉香和炙烤後產生的獨特口感。夏日在即,品嚐日式燒肉的同時還可以來上幾杯酒,當美食碰上美酒,肯定是夏日旅行中的絕佳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