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About Japan

【深度日本】「日本製造」與「日本產」? 真正的日本原產農產品該如何判斷

美食 在日生活 超市

來到日本觀光,除了體驗人文風景;享受溫泉以外,最讓人期待的就是美食啦!觀光客來到日本,飲食上很少會踩雷,甚至聽過有人說「隨便吃都好吃」。日本的農產品更是有口皆碑,價廉物美的海鮮類就不用說了,和牛、麝香葡萄等,這類高級農產品,當然更要趁機大啖一番。

但是深受消費者信賴的日本農產品,偶爾會發生產地偽裝的憾事。舉例來說,2022年2月被報導的「熊本縣海瓜子產地偽裝事件」,熊本縣政府事後還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正本清源,調查海瓜子的流通狀況,光是這兩個月的期間,業者不僅被迫停止銷售海瓜子,在經營更承受了龐大的損失。

產地偽裝背景?20年來不能說的秘密

產地偽裝背景?20年來不能說的秘密

©PIXTA

據了解,在熊本縣的海瓜子業者之間,產地偽裝已經是20年以來被默認的事了。主要原因是因為業者的濫採,以及溫室效應造成的漁獲量大幅減少,漁民不得不進口海瓜子。

進口後,為了讓海瓜子恢復生氣,通常會將他們放到海裡「蓄養」一陣子再販賣。根據日本食品表示法裡的產地標示規定「進口的畜產品和水產品,若曾飼育在兩個以上的國家,以飼養期間最長的地點為原產國表示,日本國內飼育的話,則以飼養期間最長的都道府縣為準」,這個規定被稱為「最長地點規則」。

熊本縣的業者,雖然將進口海瓜子放在日本海裡蓄養,但養殖期間並不長到足以成為產地標示。原因是海瓜子的存活率,一般來說,至少需要在日本的海域養殖三年左右,才能標示為國產品,但是蓄養的狀態下,大約只能存活數個月。

加上日本國人對國產品的信任,外國水產品幾乎賣不出去,在國產品產量不足的情況下,才迫使業者偽造產地標示。

長痛?短痛?再也不願同流合汙的吉川社長

長痛?短痛?再也不願同流合汙的吉川社長

©PIXTA

舉發這件事的是福岡縣柳川市善明水產加工公司(株式会社善明)的吉川社長,雖然曾經也是參與產地偽裝的一份子,但再也不願見到市場亂象的他,痛定思痛後決定舉報。事件爆發後,吉川社長遭到了同業來的壓倒性的責難,「雖然要恢復信譽是很長的路,但是如果可以消除偽裝事件……」吉川社長似乎並不後悔。雖然經過了一段不小的陣痛期,但卻將整體市場帶向了正途。

日本國產海瓜子的產量不足以供應需求的大環境下,吉川社長為了讓外國產的海瓜子也能得到國人信任,與熊本縣的水產買賣業者,設立了「協議會」,不僅建立進口海瓜子新品牌,也在蓄養環境上,下了許多功夫。

另外,導入產地證明制度,使用QR二維碼,掃碼就可以看到完整的「生產流通履歷」。日本政府也用特例,將海瓜子的「最長地點規則」明確化,改為在國內蓄養「1年半以上」,就可標示為「國產」,其他相關產地、養殖期間的證明文書,也被要求保存。

2022年4月1日上路的食品標示新制

2022年4月1日上路的食品標示新制

©PIXTA

可能造因於「海瓜子產地偽裝事件」,日本政府採取了更嚴格的食品標示方式。新制上路後,使得許多業者手忙腳亂,還有業者自嘲「標示食品成分的標籤越做越大,都快要沒有地方貼了!」。

這些產地、成分表示,對於來自海外的朋友來說,就算懂日文,也只能看懂表面而已。密密麻麻的原產地,和原材料究竟該如何辨識呢?其實只要掌握一個大原則,就能了解她的涵義。不論是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或加工食品,在產地或成分的標示上,大原則就是「最大比重順序,比重高的放前面」。舉例來說,

◆農產品(蔬菜水果)
以收獲地為原產地,通常不會有什麼問題。
同種類農產品,多產地混裝:按比重,由高至低標示產地。
多種類農產品,多產地混裝:標示各別產品的產地。

©PIXTA

◆生鮮產品(畜產品、水產品)
以養殖地為原產地。經過多個地點飼養的情形,以飼養期間最長的地點(國家)為原產地。
同種類生鮮產品,多產地混裝:按比重,由高至低標示產地。
多種類生鮮產品,多產地混裝:標示各別產品的產地。

例:牛肉
美國養殖期間:8個月
日本養殖期間:12個月
→日本產牛肉

熊本縣養殖期間:10個月
群馬縣養殖期間:5個月
→熊本縣產牛肉

©PIXTA

◆加工食品
原材料:按成分比重大小,由高至低排列。
原材料產地:原則上,只需要標示佔產品比重最高的原材料產地,業者想要多寫也可。
同一原料,複數產地:按比重大小,由高至低排列。產地經三個國家以上,第二個國家之後就可用「其他(その他)」代替。

例:熱狗(美國豬肉佔的比例大)
產品名稱:熱狗
原材料名:豬肉(美國、國產、其他)、豬脂肪……

例:蘋果汁(德國製佔的比例大)
產品名稱:蘋果汁
原材料名:蘋果汁、果糖液……
原料原產地名:德國製造、國內製造(蘋果汁)
※被認可的標示方法有好幾種,以上只舉出其中幾種

結語

結語

©PIXTA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會對「國產」和「國內製造」的區別產生疑問。「國產」是用在原材料是生鮮食品的情形,如果蘋果汁的原材料是「蘋果」,就要寫「國產」,如果是加工後的產物「果汁」,就要標示「國內製造」。所以,如果是「國內製造」,消費者還是無法知道,加工原料的原產地在哪裡。

在生鮮食品方面,也是會產生同樣的質疑,如果是經過多個地點飼養的狀況,只須標示出最長的地方為產地,消費者還是無法判斷是「純」日本國產,還是「混」日本國產。經過這次海瓜子事件,或許部分消費者會更注重,是否產品從頭到尾都是日本產的。生產純日本農產品的業者,或許也會開始在產地標示上下功夫,來抓住這些講究購買「純」日本國產品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