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也有中元節?充滿黃瓜、茄子與歌舞的夏日假期「盂蘭盆節」
關於「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的日語稱作「お盆」,正式名稱為「盂蘭盆會(うらぼんえ)」,是通過將梵文「Ullam-bana(古印度梵語)」的發音,和漢字相組合,而形成一個詞語。(以下文中都稱作「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的由來則是來自佛教故事「目連救母」。相傳佛祖釋迦摩尼有一個弟子叫目連,為人善良且極為孝順,但其母卻為人貪婪吝嗇,也從不行善布施,死後墜入六道輪迴中的餓鬼道,飽受飢餓的折磨。目連於心不忍,向佛祖請教解救母親的方法,在七月十五供養大德眾僧,超度亡人,以此功德終於成功使母親脫離餓鬼道,得以善終。
自此,每年農曆7月15日,便成了超度亡魂、送別亡者、供奉先祖的特別時期。此時期的各個佛教寺院會舉辦「盂蘭盆會」,舉辦法事,各家各戶也會供上供品和送上提燈,用以迎接和供奉自家先祖亡魂。
盂蘭盆節與中元節
佛教所稱的「盂蘭盆節」,與道教所說的「中元節」都是在農曆7月15日舉辦,兩者的內容也有相似之處,且逐漸混合,最大的不同在於「盂蘭盆節」主要供奉親人,「中元節」則是普渡大眾。
時序進入明治維新,日本採用了西洋曆法(新曆),如果直接按照西曆的7月15日過節的話,往往碰上農忙時節,所以大多會延後一個月,選擇在8月13日~16日期間來舉辦祭祀等儀式,現在多數的公司也會在這段時間實施「お盆休み」,讓員工回家祭祖,是日本的夏日假期。
不過也是有維持在西曆7月舉辦的區域,如關東地區,但是「お盆休み」一樣是在8月。
重要角色!茄子與小黃瓜
在日本的盂蘭盆節的時期,家家戶戶都會拿出茄子和小黃瓜,插上竹籤做成「精靈馬」。
雖稱作「精靈馬」但其實分有馬與牛,黃瓜代表馬,茄子代表牛,兩者被視為先祖往返他界與現世的交通工具,回來時騎馬,因為馬的速度快,可以早些回家,多待點時間;離開時乘牛,因為牛的步伐緩慢,可以慢慢離去,待到最後一刻。
過去單調的精靈馬,最近在大家的創意下,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設計,成為盂蘭盆節裡另一個看點。
任務結束後的精靈馬們會怎麼樣呢?
根據地區不同,精靈馬們的處理也不同。在關東地區,會在8月13日「迎盆日(迎え盆)」的時候,製作精靈馬,然後在8月16日「送盆日(送り盆)」將其和供品一起送入河水或大海中流走;北海道和中部地區則會在送盆日當天製作精靈馬,然後再送入水中。
不過最近已不能在河川或大海中放走精靈馬,於是人們改為土中掩埋,或者用鹽塗抹(相當除穢的清潔作用),絕不會食用。
迎火與送火
精靈馬為交通工具,為其指引正確方向的即為「火」。
盂蘭盆節的火分為「迎火(迎え火)」和「送火(送り火)」兩種。一般情況下,在8月13日傍晚時分,點火迎接祖先靈魂的歸來,這便稱為迎火。與此相對應,到了盂蘭盆節的最後一日,8月16日的傍晚時分,點火恭送祖先離開(有些地區也會選擇15日),這便是送火了。
在點火時,日本人一般會使用名為「焙烙(ほうろく)」的扁平容器,用來承裝引燃物,有些地區在點火的同時,會誦經,或者吟唱自古流傳下來的民謠。
充滿歌舞的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讓家人團聚,除了祭祀以外也有跳舞。盆舞(お盆踊り)原本是盂蘭盆節舉辦法事中的一個部分,大家用邊誦經邊跳舞的形式,迎接先祖的亡靈歸來。在現代日本社會裡,舞蹈活動大多由居住地的企業和商店街組織籌辦,越來越像一場街坊鄰裡的舞蹈大聚會了。
被稱為「日本三大盆舞」的是德島「阿波舞」、秋田「西馬音內盆舞」、岐阜「郡上八幡盆舞」,其中阿波舞因為規模龐大而聞名海內外。隨著三味線和太鼓的樂聲,偏偏起舞的人群,成為日本夏日的風物詩之一。
結語
盂蘭盆節之於日本,不僅僅是表達對先祖的敬畏懷念,也充滿了家族團聚的歡樂意義,且充分結合了日本的地域文化。如果有機會在8月中旬來到日本,附近有正好有盆舞活動的話,請一起來加入這日本夏季風情!